抗战胜利前夕的象山县渔区特务队
1944年6月,二战临近尾声,此时的日军已是“强弩之末”。盘踞在象山各处的日军厌战情绪蔓延,并有逐步撤离之意,这引发了伪象山县保安队内部的哗乱和部分伪队员的反正。在此背景下,国民政府浙江省社会处下发文件,命令沿海各县组织渔区特务队,以发动渔民展开对敌斗争。
1945年2月26日,国民政府浙江省社会处下发文件,称:
查本省地滨东海,渔产丰饶,从事渔业人民为数众多,组训渔民展开对敌伪斗争工作……近自盟军在太平洋发动攻势以来,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极有可能,且为训渔民对敌斗争,予盟军以便利,尤关重要。兹规定本年度应办事项如次:一、已有渔区特务队组织之县,应切实督饬其加强工作,其未组织者,限六月底前组织完成;二、指导渔会依照部颁指导渔会对敌伪斗争要点,暨争取战地渔民内向,渔产内移推行办法,推进对敌伪政治、经济斗争工作;三、指导渔民遇有盟军舰只,应尽可能作向导,并报导敌舰踪迹及救护等工作,除分电外,合行电仰遵办具报。
【资料图】
1945年2月26日,国民政府浙江省社会处关于指导渔会推进对敌伪斗争工作的文件。
在这份文件中,国民政府浙江省社会处规定了三件应办事项:一是组建渔区特务队;二是争取沦陷区渔民内迁,以壮大渔民团体力量;三是协助盟军舰船对日作战。其主要目的在于利用沿海渔民熟悉地理和水情等优势,协助盟军打击日寇。而在此特殊的抗战环境下,渔民群体也同样希望政府可以组织护渔力量,这在传统时期已有先例。早在清代便有官兵“督巡鱼汛”的政策,沿海渔民会在渔业公所的组织下自发开展护渔行动。
其实,象山县组织成立渔区特务队并非首次。由于沿海渔民皆需在鱼汛期间集中出海进行捕捞作业,因此在1943年,为保护鱼汛期间出海捕捞的渔民,象山县就已经成立了渔区特务队,但其只是临时性组织,目的在于保护渔民免受海盗劫掠,待鱼汛结束后即行解散。而1945年组建的渔区特务队,性质却有所不同,该特务队兼有协助盟军对日作战和保护渔民的任务。据1945年5月18日象山县渔会整理委员会呈报给象山县政府的公文中称:
(渔区特务队)迨去年鱼汛终了,暂行解散,今年鱼汛开始,渔民鉴于海匪猖獗,肆行劫掠,下海捕鱼,势必遭其荼毒,爰纷纷要求本会恢复是项组织俾资保护等情。前来本会以责职所在,自应准如所请,即经商请象山县党部,仍援照成案调派行动工作队予以协助,并会同负责一面遴选会员之中忠勇干练者为队士,复派何杰为队长,尽力护渔,加强工作,各在案。
这份文件发出之时,象山县猫头洋、大目洋渔场的大黄鱼汛期已经临近,渔民对组织渔区特务队护渔的需求十分急切。由此可见,组织成立渔区特务队既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也得到渔民群体的支持。鉴于渔区特务队肩负着对日伪军作战的任务,故象山县渔会还对特务队队长和成员的遴选提出建议。其成员主要为象山县渔会会员中二三十岁的青壮年,同时也需熟悉海洋渔业与地理环境。
但自1945年4月冲绳岛战役爆发后,盟军剑指日本本土,日军显然已无可能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于是,在象山县渔会起草的《象山县渔区特务队组织办法》中,对于此前国民政府浙江省社会处协助盟军对日作战的要求已只字不提,而是更切实际地阐述了渔区特务队的性质和职责等。该办法规定“渔区特务队受本县县政府监督及驻军指挥”,但其“经费向象山沿海一带渔民筹募”,体现了特务队介于官方和民间之间的组织性质。特务队的主要任务有:1.保卫渔民捕鱼运输海产;2.剿除海匪游勇;3.锄灭奸伪,诛戢强暴;4.破坏或阻碍敌伪交通;5.抢运物资并毁灭敌伪资源;6.侦查并监视敌伪间谍活动;7.协助国军袭击敌伪及反攻;8.协助当地政府查缉漏海走私;9.其他。
《象山县渔区特务队组织办法》(部分)
这些任务大致分为三类,即护渔剿匪、协助国民党军对敌伪作战以及查缉走私。此外,该办法还要求“渔区特务队队员须受严格之政治军事训练,并受(授)以相当之军事技术,使能协助军队对敌伪作战与其他斗争工作。”据收录于《象山县文史资料》的一则档案记载,1945年6月7日,在象山县城以东的爵溪洋面,盟军战机炸沉敌舰2艘,“时适鱼汛,洋面渔船糜集,落水敌兵纷纷泅水攀附渔船冀图逃命。我英勇渔民咸认为杀敌良机不可失,齐将敌兵推沉海底”。这一事件正是发生在象山县渔区特务队当值鱼汛护渔任务期间。15日下午,在钱仓乡第一保青山湾咀附近,此前落水的敌舰日军竟有2人侥幸逃生,游至岸边,“向附近渔户讨饭,嗣渔民报告县党部驻钱仓之渔区特务队,予以弋获。翌日解至西周侦讯”。值此日寇穷途末路之际,象山渔民及新成立的渔区特务队虽然力量薄弱,但仍然竭尽全力地完成协助盟军对日作战的任务。
本文所示档案为浙江省象山县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8月25日 总第4027期 第三版